“快92岁了,勉为其难,只想为百姓做好最后一件事!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,在微信上敲下这句话,回复她的“忘年交”、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李泓冰。
9月2日,由闻玉梅领衔,保志军、孙兴怀、孙建琴、徐文东、张长青、张文宏等22位一线医学“大咖”共同编撰的科普新书《智慧长者的健康密码》,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发布,版权收入将捐赠“一健康”基金,支持老年医学研究。
这本书,正是闻玉梅牵挂的“最后一件事”。
【1年】
从动议到出版金牛财富,历时10个月。对于年过九旬的闻玉梅而言,却是在和时间赛跑。“我想趁自己脑子还清醒时完成这件事。”她告诉解放日报记者。
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,上海则是第一个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市。在闻玉梅看来,老龄化非常需要智慧,有的老人记性不好,就以为会发展成老年痴呆,其实忘记事情本身是神经系统老龄化的正常过程。
能否组织临床专家把老龄化过程讲明白?这正是这本国内首部面向3亿老年人“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科普读本”的缘起。全书围绕日常场景和老年高发病,先提出问题再一一解惑,不少章节末尾还附了“健康密码”。
“细读闻院士的序言,我体会到一种从容与智慧的交融。‘智慧是快乐健康的基础’,这句话道破了当代老年医学的终极命题:我们穷尽心力探索的,从来不是对抗生命规律的技巧,而是让科学与生命和解的智慧。”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说。
书的面封上,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的“广告语”: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对健康的掌控力,您不是被动接受老去,而是可以做出很多智慧的决定,让自己活得更好、更长、更自在。
闻玉梅把这本书视为“最后一次集体出诊”,光《序言》她自己推倒重来写了好几稿。尽管患有轻微青光眼,但她“每一个字都看过”金牛财富,每篇文章还看了好几遍。
【14年】
不太为人熟知的是,以乙肝研究闻名的闻玉梅,早在14年前就筹谋着为老年人做点事情。
当时,中国是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,而面临的情况却是未富先老。闻玉梅组织了大量调研,并和时任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的俞卓伟“一拍即合”,2014年3月复旦大学老年医学研究中心在华东医院挂牌,以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、预防和早期诊治为抓手。闻玉梅担任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。
“我当时在法国研究微生物的蛋白质化学,先是接到闻老师邮件,后来她又打了几个电话,力邀我回国做老年医学研究。她那时80岁了,干劲还很足。受到闻老师的感召我就回来了,能和导师一起为祖国老年健康做点事情,我深感荣幸。”新书副主编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员赵超告诉解放日报记者。
2013年,闻玉梅79岁生日之际,她提出不做生日、也不收礼,而是和丈夫宁寿葆教授把个人全部稿酬捐赠并发起成立“一健康”基金,致力于服务人群的整体健康。
“为更好地服务与应对老龄化现状,在闻老师提议下,2023年我们成立了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子项目。”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、“一健康”基金理事长袁正宏教授说。
【一辈子】
17岁中学毕业时,闻玉梅的第一志愿只填了国立上海医学院,因为“老师们不开业赚钱,不仅专业知识一流,为民服务的精神也是一流”。发榜的清晨,她赶到报摊,手颤抖着打开报纸一看,她以第9名被国立上海医学院录取,学号是51079。当时的她欣喜若狂,都走不动路了,只好坐了辆三轮车回家。
这是闻玉梅一辈子结缘医学的开端,也是她的初心所在。
“四季风景各异,人生也是如此。现在虽然体力与脑力已远不如年轻时代,但我仍决心将‘最后一公里’的余力,与中青年专家一起,编撰这本科普书,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为人民服务。”闻玉梅说。
当记者问起闻玉梅的长寿密码,她笑着说:“为人民服务。心里老想着为人民健康做点什么事,你就不老了。”尽管2018年从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岗位荣休,年过九旬的闻玉梅至今还在跟踪最新科研文献。
如何看待变老这件事情?“这是自然规律金牛财富,我也很坦然。如今我快92岁了,但总想着还有一天可以为人民做点事,就要努力去做好。”闻玉梅说。
五五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